多年的“黑户”有了户口,多年的危房得到了改造,春耕的肥料有了着落,学会了嫁接技术,懂得了种植桑树,新栽的果苗在阳光微风中摇曳……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扶贫工作队入驻吴川市吴阳镇那良行政村,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坚持扶贫扶智相结合,坚持“造血”式扶贫,群策群力,步履铿锵,效果明显。
奔赴广西云南 为贫困户落户口
2018年的“六一”儿童节,那东自然村的贫困户李康华、梁小妹的两个儿子,异常快乐幸福。因为在驻村干部的努力帮助下,他们一改“黑户”的状态,也是有户口的人了。
李康华60岁,双目失明,曾经依靠帮人算命换些钱补贴家用。2016年由于腰间盘突出,疼痛难忍,一直卧床,无法出门经营了。他的老父亲今年也80多岁,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5岁的妻子梁小妹15年前嫁到了李家,因李康华自身原因和家庭状况,娘家十分反对他们的婚姻,她不敢回娘家,没有身份证,也拿不到户口本。他们迟迟办不了结婚证,分别11岁和9岁的两个儿子,也没有户口。村委会几经努力,无济于事。梁小妹是该户的唯一劳动力。但一个女人,强撑着2个老人和2个孩子,实属艰难。生活的不易,常常让她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对未来一片迷茫。没有户口,无法享受低保政策。家庭困难,住房逼仄。一家5口,挤在一间几近崩塌的危房里,生活很简陋,墙体多裂纹,厨房破旧,还兼作鸡窝。
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对梁小妹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湛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那良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吴海春,明确指示大家无论如何一定要竭尽全力把梁小妹和两个孩子的户口办好,为他们争取到低保。
时间久,地域广,补办户口,谈何容易。但驻村工作队人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发送寻找梁小妹家乡的消息。多番寻找,终于搜到了广西自治区博白县顿谷镇派出所的联系电话。工作队及时与顿谷镇派出所联系,在顿谷镇派出所刘警官的帮助下,联系了顿谷镇盘古村下八队的詹文书。吴川市吴阳镇边防派出所的吴警官、吴阳镇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也积极响应,一起帮忙办理寻找梁小妹亲人所需要的相关手续。
补办户口,程序复杂,驻村干部贾志伟携带着从吴川市吴阳镇人民政府开具的介绍信和梁小妹写给家人的亲笔信,驱车209公里,前往博白顿谷派出所办理此事。刘警官被驻村干部不畏苦,不畏难,一心为百姓的执着劲感动,同意特事特办。
在大家的帮助下,外嫁多年,未曾回过娘家的梁小妹,终于带着9岁大的二儿子回来了,见了老母亲,与家人团聚,顺利地办理了身份证和户口本。捧着刚刚打印出来的户口本,梁小妹热泪盈眶,连声说谢谢,感谢驻村干部和派出所干部的大力帮忙,圆了她多年的梦。
回到吴川后,驻村干部马不停蹄,湛江市鉴江水利枢纽管理处驻村干部高嘉文一起协助李康华一家四口去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做亲子鉴定。鉴定结果出来后,又带领李康华一家去吴川市民政局补办结婚登记手续。
2016年12月16日,吴阳镇民警吴一龙为李康华梁小妹的两个儿子办理了户口。前后209天,209公里,多次奔波,梁小妹及两个儿子终于有了户口。李康华一家享受到了扶贫基金政策待遇,在驻村工作队、村委干部等各方的努力与筹划,被鉴定为C级危房的住房,进行了改造,新建的房子,亮堂堂。
李康华一家终于有了户口,改造了危房,驻村干部感慨良多,情不自禁地在日记中写到:“扶贫的口号可以轻轻松松喊出来,但是真真正正让贫困人口物质生活上脱贫,精神层次上对未来充满希望,确确实实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还得从一户着手,从一件实事做起。”
历经艰辛,为贫困户办理户口,驻村干部毫无怨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仅仅是为一户补办。2017年7、8月,驻村工作队又往返3000多公里,前往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定乡帕龙村,为嫁到那良村的哈尼族妇女麦福补办户口。
麦福的情况更为复杂,1971年12月出生,暂无身份证。18岁那年离开家里,并与家人失去联系。2017年驻村工作队队长吴海春前往云南省西双版纳,为失联28年的麦福申请户籍迁移。在勐海县西定乡派出所查阅资料时,竟查不到麦福的户籍信息。几番寻找,多处打听,终是得知,麦福失联几年后,家中的父母、兄弟姐妹相继病故,其家人户口已被注销了。家中至亲的只有侄子,无法做DNA鉴定,很难办理户口补办手续。
困难重重,吴海春多方努力,协调西定乡帕龙村委会、景享新寨村民小组和西定边防派出所等给予帮助,出示证明手续,功夫不负有心人,麦福与儿子终于能落户了。
一心为贫户 为独居老人铺设水泥庭院
83岁高龄的关瑞清老人,独居多年,且患有轻微精神疾病,是村里的建档立卡帮扶对象。女儿买给她的小家电、小设备,她都不会用,家里到处堆积着四处捡来的杂物,凌乱不堪,一片狼藉。不肯去跟随女儿生活。女儿隔三差五回来看望她,帮忙搞卫生。但不出片刻,刚刚收拾好的房子,又被她捡回来的“宝贝”塞满了。且谁若是扔了这些“宝贝”,老人不停地骂人。
年来节近,关瑞清的家还是一团糟。驻村工作队的小高和小贾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17年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他们俩从附近的村民家里借了耙子、锄头等工具,带着扫把、抹布、水桶,到关瑞清家搞卫生,给老人送温暖。
锄掉杂草,拔掉红薯藤,收拾好散落各处的碎石杂物,烧掉多余的废物……不经意中,小高的手指受伤流血了。但作为退伍军人的小高,时刻谨记军人“好男儿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在腊月寒冬里,挥汗为老人清洁服务,毅然带伤坚持把工作做完。
他们的行动感染了不少村民,大家前来帮忙清理垃圾、平整庭院,村里的泥匠师傅帮忙铺水泥,终于在年前将关瑞清家的庭院硬底化了让老人家过个整洁干净的大年。
协调爱心企业 捐赠化肥帮扶贫困户
“扶贫队给我们村送肥料,真是太好了,感谢政府的扶贫政策,感谢扶贫队、村委会关心我们困难户的春耕生产!”2018年春耕,那西自然村贫困户陈韩超领到扶贫队分发的春耕化肥时,感谢地说着。
那良村共有精准扶贫对象116户401人,其中扶贫户44户214人,低保户39户154人,五保户33户33人。清明好时光,正是春耕农忙时。驻村干部深入田头,了解贫困户的眼前急需。但获悉部分贫困户由于生活困难,无力购置春耕所用肥料时,驻村工作队前往龙头镇,协调联络致力于新型肥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广东利尔达肥业有限公司。利尔达肥业公司富有社会责任,长期以企业的爱心力量热心帮扶农村公益事业。公司负责人黄丽冰一听说这事,立即拍板,调集资源,捐赠6吨适用于水稻种植的复混肥料,还安排车辆,4月12日上午,将肥料送到那良村委会。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吴海春、南亚所驻村干部赵艳龙,吴阳镇扶贫办主任王勇,那良村委书记李土保和利尔达公司负责人黄丽冰等,在村委会前向近百户有耕地的贫困户发放春耕肥料。
贫困户陈韩超领到扶贫队分发的春耕肥料
大家不辞辛苦,与农户一起把一袋袋化肥扛到他们的电动车、摩托车、或自行车、斗车上,一边帮他们用胶带捆扎好,一边询问帮扶户今年种多少亩地,种植什么品种,鼓励他们把握春耕佳期,及时施肥管理,发展特色种养,增加经济收入,争取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村干部紧握着黄丽冰经理的手,感谢贵公司雪中送炭,解决村民春耕难题。黄经理则说:“有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希望通过小小的实际行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从思想上、精神上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勇敢地站起来,争取早日脱离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技术帮扶 科技扶贫
精准扶贫进入攻坚阶段,驻村工作队群策群力,扶贫工作队主导,村委、村小组党员和贫困户多方参与。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优势,帮助贫困户量身定做好脱贫的规划,尽量做到实际操作性强,贫困户积极愿意参与。通过实用的农业技术培训,从技能上帮扶贫困户进行脱贫,给扶贫对象提供“造血式”的帮扶。
2016年的秋闲季节,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种苗繁育中心,忽然热闹了起来,吴海春带着那良村的龙妹和张田弟两位帮扶村民来到种苗圃,学习果树嫁接技术。
那良村民来到热科院南亚所芒果苗圃学习嫁接技术
对于提供“造血式”的帮扶,研究所非常重视,所成果转化处选派了三位农艺师和助理研究员给予指导培训。科技人员现场教授芒果嫁接基本要领,手把手地进行示范操作。两位村民从未接触和从事过嫁接工作,初期操作差错频出。两位指导老师耐着性子,逐一指正。“枝条切口要平滑”、“砧木接芽处切口的厚度的把握”、“接芽处组织的平整性”等逐一细细地向两位农民学员传授。两位村民虽然感觉吃力,但学习的很认真,对掌握嫁接技术充满信心。
龙妹和张田弟刚学习嫁接技术期间,研究所还给他们提供了一定的生活补贴。熟练掌握嫁接技术后,将按件给予计酬。根据目前苗木嫁接工行情来看,熟练的嫁接工人每天可以拿到400元劳动报酬。而这两位村民平时在家做虾笼,每天最多只能获得30元的报酬。学习嫁接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贫困户的收入水平。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专家到那良村的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认真查看村里的农田水利、地势、土壤,论证那良村适宜种植的植物。及时调整了原有的计划,改变了种植菠萝产业的设想。专家因地制宜,针对那良村毗邻325国道,有发展果桑自助采摘的地理优势,而且吴川国道两旁目前尚未有果桑种植,有市场优势,研究所种苗繁育基地给村民送上适宜开展观光采摘农家乐的桑堪果苗进行种植,尝试发展小规模种植观光旅游。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杜丽清等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表态大力支持,当即拍板赠送用于发展果桑种植所需的全部种苗。2016年12月12日,一辆皮卡车载着1500多棵果桑苗、100多棵青枣苗驶进了那良村,赠送给扶贫对象李康华,为李康华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和果树栽培技术,为脱贫助力。
经规划,李康华承包的50亩土地,地表将种植果桑、火龙果、番木瓜等热带水果,形成一个小型种植园区;等地表植物生长稳健后,投入三黄鸡、旱鸭、鹅等家禽放养;种植园区内再养殖少量稀有物种,如珍珠鸡、鸸鹋、孔雀、火鸡等,以供观赏;建立休憩区、农家风味餐饮区;建立果酒发酵车间、家禽屠宰包装间。这样,李康华一家脱贫有望。
驻村工作队积极寻找产业帮扶项目,实施精准帮扶。驻村干部组织贫困户、农民骨干前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参观学习草畜一体化循环黑山羊养殖技术示范等科技成果。该成果曾作为市委农办(市扶贫办)牵头推荐的“湛江市特色种养业扶贫十大典型案例”,已作为全市推广产业扶贫的参考案例和模式。目前那良村正积极筹备,准备利用扶贫资金,挖掘发展畜牧业产业潜力,引进项目和技术,租地5亩,开展黑山羊等抗病性较强的畜牧养殖,逐渐走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发展集种植、养殖、观光旅游、餐饮、生产为一体的立体农业,增加产业扶贫实力。
精准识别 多措并举
扶贫工作,精准识贫是重要环节。驻村工作队逐家逐户走访,察看实情,询问调查相关情况,摸清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精准识别贫困户。严格按照标准,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扶贫户,将不符合条件的排除。仅2017年就终止扶贫户3户,还有3户计划纳入2018年扶贫,贫困户精准识别率100%。
在建档立卡工作中,驻村干部为每户建立帮扶记录薄,及时修改贫困户人员的增减及其其他信息的变化,做到实际情况与信息系统的高度统一。学生信息核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务工收入核查、预脱贫和已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核查、低保五保残疾人口的核查和医疗保险等帮扶项目资料分类归档保存,应保尽保。
积极做好“三保障”工作。全村贫困户学生105人全部建档立卡。除个别省外就读学生外,其他全部免除学杂费并领取到相应的生活费补助,全部贫困人口都参加了免费购买医疗保险。全村计划住房改造39户,其中,已完成15户改造并通过验收,并领取到相应的危改资金;7户完成改造等待验收;3户在建;其余14户因有安全住房(属于C级住房或租房)表示放弃或推迟改造计划。
驻村干部研究政策,发挥专长,结合实际,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因户施策,全部实现一户一策。8户特困户,制定帮扶措施。尤其是4户特困户,给予特殊照顾和帮扶。每户给予3000至5000元慰问金,提高残疾级别争取护理费、办理特殊门诊报销医药费、办理大病救助和医疗救助解决看病难问题,筹集资金购买书籍、棉被、电视机等物资,解决贫困户的生活和文化需求。贫困户陈韩超,两个儿子患有血友病。驻村干部专门请来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医生,上门为两个孩子看病。
看望贫困户陈韩超患血友病的儿子
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资产扶贫相结合,积极为贫困户办理低保、医保和贫困学生申请学费减免及生活补助等,驻村干部想方设法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已脱贫户56户,脱贫人数149人,脱贫率37%,2017年脱贫39户,脱贫人数172人,脱贫率42%。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161元,2017年达6500元,比2016年增收5.5%。
多年的“黑户”有了户口,多年的危房得到了改造,春耕的肥料有了着落,学会了嫁接技术,懂得了种植桑树,新栽的果苗在阳光微风中摇曳……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扶贫工作队入驻吴川市吴阳镇那良行政村,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坚持扶贫扶智相结合,坚持“造血”式扶贫,群策群力,步履铿锵,效果明显。
奔赴广西云南 为贫困户落户口
2018年的“六一”儿童节,那东自然村的贫困户李康华、梁小妹的两个儿子,异常快乐幸福。因为在驻村干部的努力帮助下,他们一改“黑户”的状态,也是有户口的人了。
李康华60岁,双目失明,曾经依靠帮人算命换些钱补贴家用。2016年由于腰间盘突出,疼痛难忍,一直卧床,无法出门经营了。他的老父亲今年也80多岁,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5岁的妻子梁小妹15年前嫁到了李家,因李康华自身原因和家庭状况,娘家十分反对他们的婚姻,她不敢回娘家,没有身份证,也拿不到户口本。他们迟迟办不了结婚证,分别11岁和9岁的两个儿子,也没有户口。村委会几经努力,无济于事。梁小妹是该户的唯一劳动力。但一个女人,强撑着2个老人和2个孩子,实属艰难。生活的不易,常常让她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对未来一片迷茫。没有户口,无法享受低保政策。家庭困难,住房逼仄。一家5口,挤在一间几近崩塌的危房里,生活很简陋,墙体多裂纹,厨房破旧,还兼作鸡窝。
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对梁小妹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湛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那良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吴海春,明确指示大家无论如何一定要竭尽全力把梁小妹和两个孩子的户口办好,为他们争取到低保。
时间久,地域广,补办户口,谈何容易。但驻村工作队人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发送寻找梁小妹家乡的消息。多番寻找,终于搜到了广西自治区博白县顿谷镇派出所的联系电话。工作队及时与顿谷镇派出所联系,在顿谷镇派出所刘警官的帮助下,联系了顿谷镇盘古村下八队的詹文书。吴川市吴阳镇边防派出所的吴警官、吴阳镇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也积极响应,一起帮忙办理寻找梁小妹亲人所需要的相关手续。
补办户口,程序复杂,驻村干部贾志伟携带着从吴川市吴阳镇人民政府开具的介绍信和梁小妹写给家人的亲笔信,驱车209公里,前往博白顿谷派出所办理此事。刘警官被驻村干部不畏苦,不畏难,一心为百姓的执着劲感动,同意特事特办。
在大家的帮助下,外嫁多年,未曾回过娘家的梁小妹,终于带着9岁大的二儿子回来了,见了老母亲,与家人团聚,顺利地办理了身份证和户口本。捧着刚刚打印出来的户口本,梁小妹热泪盈眶,连声说谢谢,感谢驻村干部和派出所干部的大力帮忙,圆了她多年的梦。
回到吴川后,驻村干部马不停蹄,湛江市鉴江水利枢纽管理处驻村干部高嘉文一起协助李康华一家四口去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做亲子鉴定。鉴定结果出来后,又带领李康华一家去吴川市民政局补办结婚登记手续。
2016年12月16日,吴阳镇民警吴一龙为李康华梁小妹的两个儿子办理了户口。前后209天,209公里,多次奔波,梁小妹及两个儿子终于有了户口。李康华一家享受到了扶贫基金政策待遇,在驻村工作队、村委干部等各方的努力与筹划,被鉴定为C级危房的住房,进行了改造,新建的房子,亮堂堂。
李康华一家终于有了户口,改造了危房,驻村干部感慨良多,情不自禁地在日记中写到:“扶贫的口号可以轻轻松松喊出来,但是真真正正让贫困人口物质生活上脱贫,精神层次上对未来充满希望,确确实实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还得从一户着手,从一件实事做起。”
历经艰辛,为贫困户办理户口,驻村干部毫无怨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仅仅是为一户补办。2017年7、8月,驻村工作队又往返3000多公里,前往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定乡帕龙村,为嫁到那良村的哈尼族妇女麦福补办户口。
麦福的情况更为复杂,1971年12月出生,暂无身份证。18岁那年离开家里,并与家人失去联系。2017年驻村工作队队长吴海春前往云南省西双版纳,为失联28年的麦福申请户籍迁移。在勐海县西定乡派出所查阅资料时,竟查不到麦福的户籍信息。几番寻找,多处打听,终是得知,麦福失联几年后,家中的父母、兄弟姐妹相继病故,其家人户口已被注销了。家中至亲的只有侄子,无法做DNA鉴定,很难办理户口补办手续。
困难重重,吴海春多方努力,协调西定乡帕龙村委会、景享新寨村民小组和西定边防派出所等给予帮助,出示证明手续,功夫不负有心人,麦福与儿子终于能落户了。
一心为贫户 为独居老人铺设水泥庭院
83岁高龄的关瑞清老人,独居多年,且患有轻微精神疾病,是村里的建档立卡帮扶对象。女儿买给她的小家电、小设备,她都不会用,家里到处堆积着四处捡来的杂物,凌乱不堪,一片狼藉。不肯去跟随女儿生活。女儿隔三差五回来看望她,帮忙搞卫生。但不出片刻,刚刚收拾好的房子,又被她捡回来的“宝贝”塞满了。且谁若是扔了这些“宝贝”,老人不停地骂人。
年来节近,关瑞清的家还是一团糟。驻村工作队的小高和小贾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17年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他们俩从附近的村民家里借了耙子、锄头等工具,带着扫把、抹布、水桶,到关瑞清家搞卫生,给老人送温暖。
锄掉杂草,拔掉红薯藤,收拾好散落各处的碎石杂物,烧掉多余的废物……不经意中,小高的手指受伤流血了。但作为退伍军人的小高,时刻谨记军人“好男儿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在腊月寒冬里,挥汗为老人清洁服务,毅然带伤坚持把工作做完。
他们的行动感染了不少村民,大家前来帮忙清理垃圾、平整庭院,村里的泥匠师傅帮忙铺水泥,终于在年前将关瑞清家的庭院硬底化了让老人家过个整洁干净的大年。
协调爱心企业 捐赠化肥帮扶贫困户
“扶贫队给我们村送肥料,真是太好了,感谢政府的扶贫政策,感谢扶贫队、村委会关心我们困难户的春耕生产!”2018年春耕,那西自然村贫困户陈韩超领到扶贫队分发的春耕化肥时,感谢地说着。
那良村共有精准扶贫对象116户401人,其中扶贫户44户214人,低保户39户154人,五保户33户33人。清明好时光,正是春耕农忙时。驻村干部深入田头,了解贫困户的眼前急需。但获悉部分贫困户由于生活困难,无力购置春耕所用肥料时,驻村工作队前往龙头镇,协调联络致力于新型肥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广东利尔达肥业有限公司。利尔达肥业公司富有社会责任,长期以企业的爱心力量热心帮扶农村公益事业。公司负责人黄丽冰一听说这事,立即拍板,调集资源,捐赠6吨适用于水稻种植的复混肥料,还安排车辆,4月12日上午,将肥料送到那良村委会。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吴海春、南亚所驻村干部赵艳龙,吴阳镇扶贫办主任王勇,那良村委书记李土保和利尔达公司负责人黄丽冰等,在村委会前向近百户有耕地的贫困户发放春耕肥料。
贫困户陈韩超领到扶贫队分发的春耕肥料
大家不辞辛苦,与农户一起把一袋袋化肥扛到他们的电动车、摩托车、或自行车、斗车上,一边帮他们用胶带捆扎好,一边询问帮扶户今年种多少亩地,种植什么品种,鼓励他们把握春耕佳期,及时施肥管理,发展特色种养,增加经济收入,争取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村干部紧握着黄丽冰经理的手,感谢贵公司雪中送炭,解决村民春耕难题。黄经理则说:“有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希望通过小小的实际行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从思想上、精神上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勇敢地站起来,争取早日脱离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技术帮扶 科技扶贫
精准扶贫进入攻坚阶段,驻村工作队群策群力,扶贫工作队主导,村委、村小组党员和贫困户多方参与。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优势,帮助贫困户量身定做好脱贫的规划,尽量做到实际操作性强,贫困户积极愿意参与。通过实用的农业技术培训,从技能上帮扶贫困户进行脱贫,给扶贫对象提供“造血式”的帮扶。
2016年的秋闲季节,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种苗繁育中心,忽然热闹了起来,吴海春带着那良村的龙妹和张田弟两位帮扶村民来到种苗圃,学习果树嫁接技术。
那良村民来到热科院南亚所芒果苗圃学习嫁接技术
对于提供“造血式”的帮扶,研究所非常重视,所成果转化处选派了三位农艺师和助理研究员给予指导培训。科技人员现场教授芒果嫁接基本要领,手把手地进行示范操作。两位村民从未接触和从事过嫁接工作,初期操作差错频出。两位指导老师耐着性子,逐一指正。“枝条切口要平滑”、“砧木接芽处切口的厚度的把握”、“接芽处组织的平整性”等逐一细细地向两位农民学员传授。两位村民虽然感觉吃力,但学习的很认真,对掌握嫁接技术充满信心。
龙妹和张田弟刚学习嫁接技术期间,研究所还给他们提供了一定的生活补贴。熟练掌握嫁接技术后,将按件给予计酬。根据目前苗木嫁接工行情来看,熟练的嫁接工人每天可以拿到400元劳动报酬。而这两位村民平时在家做虾笼,每天最多只能获得30元的报酬。学习嫁接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贫困户的收入水平。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专家到那良村的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认真查看村里的农田水利、地势、土壤,论证那良村适宜种植的植物。及时调整了原有的计划,改变了种植菠萝产业的设想。专家因地制宜,针对那良村毗邻325国道,有发展果桑自助采摘的地理优势,而且吴川国道两旁目前尚未有果桑种植,有市场优势,研究所种苗繁育基地给村民送上适宜开展观光采摘农家乐的桑堪果苗进行种植,尝试发展小规模种植观光旅游。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杜丽清等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表态大力支持,当即拍板赠送用于发展果桑种植所需的全部种苗。2016年12月12日,一辆皮卡车载着1500多棵果桑苗、100多棵青枣苗驶进了那良村,赠送给扶贫对象李康华,为李康华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和果树栽培技术,为脱贫助力。
经规划,李康华承包的50亩土地,地表将种植果桑、火龙果、番木瓜等热带水果,形成一个小型种植园区;等地表植物生长稳健后,投入三黄鸡、旱鸭、鹅等家禽放养;种植园区内再养殖少量稀有物种,如珍珠鸡、鸸鹋、孔雀、火鸡等,以供观赏;建立休憩区、农家风味餐饮区;建立果酒发酵车间、家禽屠宰包装间。这样,李康华一家脱贫有望。
驻村工作队积极寻找产业帮扶项目,实施精准帮扶。驻村干部组织贫困户、农民骨干前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参观学习草畜一体化循环黑山羊养殖技术示范等科技成果。该成果曾作为市委农办(市扶贫办)牵头推荐的“湛江市特色种养业扶贫十大典型案例”,已作为全市推广产业扶贫的参考案例和模式。目前那良村正积极筹备,准备利用扶贫资金,挖掘发展畜牧业产业潜力,引进项目和技术,租地5亩,开展黑山羊等抗病性较强的畜牧养殖,逐渐走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发展集种植、养殖、观光旅游、餐饮、生产为一体的立体农业,增加产业扶贫实力。
精准识别 多措并举
扶贫工作,精准识贫是重要环节。驻村工作队逐家逐户走访,察看实情,询问调查相关情况,摸清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精准识别贫困户。严格按照标准,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扶贫户,将不符合条件的排除。仅2017年就终止扶贫户3户,还有3户计划纳入2018年扶贫,贫困户精准识别率100%。
在建档立卡工作中,驻村干部为每户建立帮扶记录薄,及时修改贫困户人员的增减及其其他信息的变化,做到实际情况与信息系统的高度统一。学生信息核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务工收入核查、预脱贫和已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核查、低保五保残疾人口的核查和医疗保险等帮扶项目资料分类归档保存,应保尽保。
积极做好“三保障”工作。全村贫困户学生105人全部建档立卡。除个别省外就读学生外,其他全部免除学杂费并领取到相应的生活费补助,全部贫困人口都参加了免费购买医疗保险。全村计划住房改造39户,其中,已完成15户改造并通过验收,并领取到相应的危改资金;7户完成改造等待验收;3户在建;其余14户因有安全住房(属于C级住房或租房)表示放弃或推迟改造计划。
驻村干部研究政策,发挥专长,结合实际,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因户施策,全部实现一户一策。8户特困户,制定帮扶措施。尤其是4户特困户,给予特殊照顾和帮扶。每户给予3000至5000元慰问金,提高残疾级别争取护理费、办理特殊门诊报销医药费、办理大病救助和医疗救助解决看病难问题,筹集资金购买书籍、棉被、电视机等物资,解决贫困户的生活和文化需求。贫困户陈韩超,两个儿子患有血友病。驻村干部专门请来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医生,上门为两个孩子看病。
看望贫困户陈韩超患血友病的儿子
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资产扶贫相结合,积极为贫困户办理低保、医保和贫困学生申请学费减免及生活补助等,驻村干部想方设法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已脱贫户56户,脱贫人数149人,脱贫率37%,2017年脱贫39户,脱贫人数172人,脱贫率42%。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161元,2017年达6500元,比2016年增收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