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时间的年轮书写在奋斗者的汗水里,刻画在孕育着希望和丰收的土地里。
四川省攀枝花市,坐落在蜿蜒2300多公里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山地面积超过90%。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缺乏热作技术人才,当地存在亚热带水果品种杂乱、品质差以及农民的栽培管理技术落后的问题,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农业主导产业,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充分挖掘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以芒果产业为核心,以科技支撑为长矛,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孕育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香甜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热科院科技工作者以更加蓬勃的干劲投入到攀枝花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促使当地芒果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跨越式发展。现如今,攀枝花市已建成我国最大的晚熟芒果种植基地,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纬度最北、成熟最晚的芒果优势产业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挖掘优势,科学谋篇布局
农业产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全局性工作,产业成果的打造往往要历经多年。中国热科院科技帮扶攀枝花市农业产业发展开始于1996年,专家团队实地考察时,看到的几乎全是贫瘠的山地,农业发展的落后。如何利用山地做好农民增收致富的大文章是当地政府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经过深入考察调研,专家们发现该地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具备优质芒果生产的自然条件。
多次论证后,中国热科院提交了《在攀西地区发展10万亩一流的优质芒果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议》,得到了农业部(现为农业农村部)的高度重视和攀枝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由此,拉开了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发展的序幕。随后,在系统总结当地芒果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热科院承担了农业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热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对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品种结构、提质增效技术等进行了积极谋划,为引领当地芒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跨越千里,“种子”落户新家
为了加快上述建议落地,1997年3月,中国热科院与攀枝花市签订了院市合作协议,中国热科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主动作为,遴选优秀科技人员组建攀枝花市芒果科技服务队,开启了晚熟芒果品种选育、关键配套技术推广等一系列科技支撑工作。
26年来,中国热科院持续整合全院力量,以芒果品种选育为抓手,先后引种试种芒果品种30多个,筛选出红芒6号、凯特、海顿等适宜当地发展的中晚熟优良品种,成功在攀枝花“落户”,并逐步发展成为“当家”品种;科技人员针对当地主栽品种不足等问题,通过杂交育种等途径,反复筛选,累计获得“热农15号”“热农17号”“热农18号”等17个具有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优良芒果新品种,为攀枝花市芒果品种更新换代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才接力,技术开花结果
近30年来,中国热科院先后选派9批共22人次技术骨干挂职攀枝花市科技副县(区)长,协助当地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参与规划落实,架起了科研单位与地方政府、科技人员与农户和企业的桥梁。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热科院在攀枝花举办科技培训和现场指导1300多场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果农约5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和芒果专用袋、杀虫灯等物化材料6万余份,通过支持“攀枝花市新农学校”建设,打造了一支农民科技服务队,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为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2020年,中国热科院四川攀枝花研究院挂牌运行,标志着中国热科院与攀枝花市政府密切合作进入了新阶段。同年,在攀枝花市开发建设55周年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热科院专家范辉建获“科技创新英杰”称号,明建鸿、姚全胜、詹儒林3人获“突出贡献奖”,“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获科技创新“特别成就奖”。中国热科院“晚熟芒果生产关键技术与推广”和“晚熟芒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和“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为攀枝花芒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久久为功,成果惠及万家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中国热科院科技帮扶攀枝花市精准扶贫,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荒地变良园,金果挂满山。通过长期科技支撑,攀枝花市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中晚熟优良品种达到77%以上,亩产最高达3000公斤,商品果率提升90%,创建了9个部级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9个省级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实现了芒果产业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
在院地密切配合下,攀枝花芒果种植从1997年不到1万亩,产量不足1000吨,发展到如今的103万亩,产量达54万吨,产值超过37亿元。芒果种植范围覆盖了全市44个乡镇中的38个,建成万亩以上芒果基地10个,芒果种植农户达5.7万户以上,芒果种植大户约200家,涌现了以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彝族村为代表的一个又一个“芒果村”,塑造了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攀枝花的芒果产业辐射到了周边地区,形成了150万亩金沙江干热河谷晚熟芒果优势产业带,使我国芒果鲜果供应期从原先最晚的8月份延长到11月份,改善了我国芒果鲜果的供应结构。
山高水远,风雨无阻;行程万里,初心如磐。26年来,中国热科院始终坚持“把科技成果带下去,把产业需求带回来”,长期扎根攀枝花市芒果生产一线,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产业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人才为纽带”的“政研产学”紧密结合的“攀枝花科技服务模式”。
下一步,中国热科院将加强金沙江干热河谷热带气候成因及区域发展研究,增强科技服务多元化,为推进攀枝花干热河谷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链接:https://szb.farmer.com.cn/2022/20221124/20221124_004/20221124_004_1.htm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时间的年轮书写在奋斗者的汗水里,刻画在孕育着希望和丰收的土地里。
四川省攀枝花市,坐落在蜿蜒2300多公里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山地面积超过90%。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缺乏热作技术人才,当地存在亚热带水果品种杂乱、品质差以及农民的栽培管理技术落后的问题,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农业主导产业,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充分挖掘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以芒果产业为核心,以科技支撑为长矛,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孕育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香甜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热科院科技工作者以更加蓬勃的干劲投入到攀枝花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促使当地芒果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跨越式发展。现如今,攀枝花市已建成我国最大的晚熟芒果种植基地,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纬度最北、成熟最晚的芒果优势产业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挖掘优势,科学谋篇布局
农业产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全局性工作,产业成果的打造往往要历经多年。中国热科院科技帮扶攀枝花市农业产业发展开始于1996年,专家团队实地考察时,看到的几乎全是贫瘠的山地,农业发展的落后。如何利用山地做好农民增收致富的大文章是当地政府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经过深入考察调研,专家们发现该地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具备优质芒果生产的自然条件。
多次论证后,中国热科院提交了《在攀西地区发展10万亩一流的优质芒果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议》,得到了农业部(现为农业农村部)的高度重视和攀枝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由此,拉开了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发展的序幕。随后,在系统总结当地芒果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热科院承担了农业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热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对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品种结构、提质增效技术等进行了积极谋划,为引领当地芒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跨越千里,“种子”落户新家
为了加快上述建议落地,1997年3月,中国热科院与攀枝花市签订了院市合作协议,中国热科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主动作为,遴选优秀科技人员组建攀枝花市芒果科技服务队,开启了晚熟芒果品种选育、关键配套技术推广等一系列科技支撑工作。
26年来,中国热科院持续整合全院力量,以芒果品种选育为抓手,先后引种试种芒果品种30多个,筛选出红芒6号、凯特、海顿等适宜当地发展的中晚熟优良品种,成功在攀枝花“落户”,并逐步发展成为“当家”品种;科技人员针对当地主栽品种不足等问题,通过杂交育种等途径,反复筛选,累计获得“热农15号”“热农17号”“热农18号”等17个具有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优良芒果新品种,为攀枝花市芒果品种更新换代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才接力,技术开花结果
近30年来,中国热科院先后选派9批共22人次技术骨干挂职攀枝花市科技副县(区)长,协助当地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参与规划落实,架起了科研单位与地方政府、科技人员与农户和企业的桥梁。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热科院在攀枝花举办科技培训和现场指导1300多场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果农约5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和芒果专用袋、杀虫灯等物化材料6万余份,通过支持“攀枝花市新农学校”建设,打造了一支农民科技服务队,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为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2020年,中国热科院四川攀枝花研究院挂牌运行,标志着中国热科院与攀枝花市政府密切合作进入了新阶段。同年,在攀枝花市开发建设55周年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热科院专家范辉建获“科技创新英杰”称号,明建鸿、姚全胜、詹儒林3人获“突出贡献奖”,“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获科技创新“特别成就奖”。中国热科院“晚熟芒果生产关键技术与推广”和“晚熟芒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和“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为攀枝花芒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久久为功,成果惠及万家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中国热科院科技帮扶攀枝花市精准扶贫,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荒地变良园,金果挂满山。通过长期科技支撑,攀枝花市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中晚熟优良品种达到77%以上,亩产最高达3000公斤,商品果率提升90%,创建了9个部级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9个省级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实现了芒果产业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
在院地密切配合下,攀枝花芒果种植从1997年不到1万亩,产量不足1000吨,发展到如今的103万亩,产量达54万吨,产值超过37亿元。芒果种植范围覆盖了全市44个乡镇中的38个,建成万亩以上芒果基地10个,芒果种植农户达5.7万户以上,芒果种植大户约200家,涌现了以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彝族村为代表的一个又一个“芒果村”,塑造了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攀枝花的芒果产业辐射到了周边地区,形成了150万亩金沙江干热河谷晚熟芒果优势产业带,使我国芒果鲜果供应期从原先最晚的8月份延长到11月份,改善了我国芒果鲜果的供应结构。
山高水远,风雨无阻;行程万里,初心如磐。26年来,中国热科院始终坚持“把科技成果带下去,把产业需求带回来”,长期扎根攀枝花市芒果生产一线,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产业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人才为纽带”的“政研产学”紧密结合的“攀枝花科技服务模式”。
下一步,中国热科院将加强金沙江干热河谷热带气候成因及区域发展研究,增强科技服务多元化,为推进攀枝花干热河谷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链接:https://szb.farmer.com.cn/2022/20221124/20221124_004/20221124_004_1.htm